联系我们
产品描述
下舵承衬套安装检验:
1.舵上、下轴承衬套安装前,须用内径千分尺复测舵钮镗孔直径,用外径千分尺复测衬套外圆,其测得的实际配合过盈量应符合图样要求,测量前,内、外径千分尺应进行核对。
2.舵上、下衬套安装一般采用油泵压入,压入时应根据油泵的活塞面积及油泵压力计算出压入力,压入力应符合技术要求,一般实际压入力应大于规定的压入人力。
功能
支撑与减少摩擦:下舵承衬套安装于下舵承内,为舵杆提供支撑,使舵杆能够绕其轴线灵活转动,同时减少舵杆与下舵承之间的摩擦,降低磨损,确保舵系的卓效运转.
承受径向力:在船舶航行过程中,舵叶会受到水流的作用力,该力通过舵杆传递至下舵承衬套。衬套能够承受由此产生的径向力,保持舵杆的稳定,防止其发生过度偏移或晃动,从而确保船舶的操纵性能.
密封与防腐:下舵承衬套与舵杆之间的配合间隙需要保持一定的精度,以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海水、润滑油等介质泄漏,同时避免外界杂质进入舵承内部,对舵杆和衬套造成腐蚀和损坏.
结构特点
衬套本体: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如青铜、黄铜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自润滑性能,能够适应舵杆的频繁转动和海水的侵蚀环境。衬套的内表面一般经过精细加工,以确保与舵杆之间的配合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小摩擦系数.
安装方式:下舵承衬套一般采用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在下舵承内。过盈配合可以使衬套与下舵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防止衬套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位移或松动;间隙配合则便于衬套的安装和拆卸,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由于温度变化或磨损等原因引起的尺寸变化.
润滑与密封结构:为了进一步降低摩擦和防止泄漏,下舵承衬套通常配备有相应的润滑和密封装置。润滑装置可以是油杯、油槽或集中润滑系统,通过向衬套与舵杆之间的间隙注入润滑油,形成油膜,减少摩擦和磨损。密封装置则多采用橡胶密封圈、油封或机械密封等形式,安装在衬套的两端或其他关键部位,有效阻止介质泄漏.
材料选择
金属材料:青铜合金是常用的衬套材料之一,如锡青铜、铝青铜等。锡青铜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减摩性,适用于一般工况下的下舵承衬套;铝青铜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以及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常用于大型船舶或恶劣海况下的舵系。此外,黄铜合金也因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经济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在耐腐蚀性方面相对较弱,需要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
非金属材料: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一些非金属材料如聚四氟乙烯(PTFE)、尼龙等也开始应用于下舵承衬套。这些材料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够有效降低舵杆的摩擦阻力,提高舵系的效率。然而,非金属材料的强度和耐热性相对较低,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
间隙要求
下舵承衬套与舵杆之间的间隙大小直接影响舵系的性能和寿命。间隙过小,会导致衬套与舵杆之间的摩擦增大,产生过热和磨损加剧等问题;间隙过大,则会影响舵杆的定位精度,导致舵系的操纵性能下降,并可能引起舵杆的振动和噪音 。
根据各个船级社的规范要求,舵系下舵承衬套与舵杆的间隙不得小于(为舵杆的直径)。若下舵承衬套采用非金属合成材料,下舵承衬套与舵杆的间隙无论如何不得小于.
维护与更换
日常维护:定期检查下舵承衬套的工作状态,包括外观检查、磨损测量、润滑情况检查等。如发现衬套表面有裂纹、磨损严重、润滑不良等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更换润滑油、修复或更换密封装置等 。
定期更换:下舵承衬套在长期使用后会因磨损而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性能,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更换。一般来说,衬套的更换周期取决于船舶的使用频率、航行环境、衬套材料等因素,通常在船舶进行坞修或定期检修时进行检查和更换。

在线留言
我们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请注意查收您的邮件。